目前中国各地
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无害化处置率约为56%。余下的污泥中,约三分之一采用“临时手段”处置,此外还有百分之十几的污泥不明去向。
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后的产物,含有病原体、虫卵、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,未经有效处理处置,极易对地下水、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。然而经过得当的处理,污泥又可以作为肥料、建材等资源循环利用。
2015年初,住建部方面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的处理处置做了调查。调查结果显示,经过了制造建材、焚烧,制肥,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置率达到了56%。临时处置手段的污泥占总量的三分之一,还有百分之十几的污泥不明去向。
据北京某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介绍,北京市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在最初建设时,并没有污泥处理配套设备,“重水轻泥”的现象十分严重。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处理污水所产生的污泥都采用“外运填埋”的方式进行处理。不少污水处理厂将大量污泥倾卸在河北省数百亩耕地、林地上。这些随意堆放的污泥均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,造成多地环境污染。
据了解,基于资源化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良是这样的:污水先经生物吸附,实现碳源吸附、碳氮分离。75%的COD富集于泥中,氨氮80%留存于水中;再通过生物增殖,即通过自养菌的菌体合成实现氨氮转有机氮;最后通过水质净化工艺,即精细脱氮除磷回用生物碳源,去除SS(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浓度)和脱色,生成最终的优质脱色再生水。
可以说,整个
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兼顾了污泥无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。高碳污泥通过酸化消化产生有机酸和甲烷气;高氮污泥通过消解热解,在脱水后的压滤液中可以提取蛋白发泡剂。这个污水处理工艺犹如一个生态滤床,不仅对污水进行了净化处理,而且对污泥实现了消纳和资源化利用。